永生说钱系列:宋代为什么要大规模使用铁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宋铜钱美制非常漂亮北宋铜钱的美制钱有哪些品种你 永生说钱系列:宋代为什么要大规模使用铁钱?

永生说钱系列:宋代为什么要大规模使用铁钱?

2024-06-17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孙述铸造的铁“半两”

另外,在长沙、衡阳、宜昌也已经出土有西汉初年的铁半两钱,王莽末年在四川地区也曾经铸造过铁货泉。这说明四川地区早就开始使用铁钱了,公孙述铸造铁钱并不是独创新制,只是因利乘便而已。

王莽铸造的铁“货布”

官铸铁钱除了见于东汉初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之外,还见于南朝的萧梁政权。此后,铁钱虽然还经常有铸造,但是,大部分都是地方的割据势力在铸造,时间也都不长。可是宋朝却是一个例外,《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钱有铜铁二等”。

这就是说,铁钱与铜钱一样,都是宋朝政府正式铸造发行的法定货币,这在历史上只有赵宋王朝一家,前不见于唐五代,后不备于元明清。

北宋铁钱

哪宋朝为什么要正式使用铁钱呢?

这说来话长,铁钱的使用之所以与两宋相始终,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需要,甚至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朝廷特意设计的结果。

概括地说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五代以来一些割据政权所遗留下来的币制的影响

五代十国统治时期,由于缺乏铸钱的铜料,割据一方的政权经常采取权宜的办法,用铁、铅、锡等贱金属来铸造钱币,筹集军费。譬如,后蜀就“以铁为钱”,与铜钱一起使用。

另外,南唐、楚、闽等国也都先后铸行过铁钱,“与铜钱并行”。宋太祖平定蜀地之后,将当地的铜钱收集起来运往京师开封,并禁止外地的铜钱入境,使得蜀地只好继续铸造铁钱,并因此而成为专门使用铁钱的地区。后来,平定江南和广东地区之后,也采用了在四川的办法,继续准许铁钱流通使用。《文献通考》就记载说,四川、陕西、福建等地使用铁钱,都是延续五代以来的办法。直到太宗、真宗的时候,江南大量开采铜矿,广铸铜钱之后,才将五代时期流通于江南的铁钱替换,改用铜钱。但是川陕地区的铁钱,始终没有被完全废除,到北宋中后期以及南宋的时候,又逐渐形成许多新的铁钱流通区。

二是为了缓解军费开支方面的压力

北宋的时候,除了四川是因为历史的沿袭,而流通使用铁钱之外。从仁宗开始,在西北地区又形成了陕西、山西两地的铜钱和铁钱并用的区域。这是由于两宋长期以来与西夏、辽以及金国在西北地区对峙而大量驻军的结果。

因为驻有大量的军队,导致军费的开支非常庞大。当地的财政仅能负担一半的费用,其余的都要依靠朝廷来供应。而西北地区铜矿资源匮乏,但是,铁矿资源却较为丰富。为了减轻从外地搬运铜钱的困难,于是就从当地取材铸造铁钱,与铜钱搭配使用。这样,陕西和山西两地,就形成了铜钱和铁钱混合流通的现象。

三是为了防止铜钱流入西夏、辽以及金国境内

两宋时期,大量的铜钱随着贸易而流入西夏、辽、金国境内。当时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的时候,就发现辽国境内没有铸造钱币,公私之间的交易,使用的都是宋朝的钱币。另外,辽、金还将通过贸易换来的铜钱销毁后改铸成铜器使用。铜钱的大量外流更加加重了宋朝的钱荒。针对这种情况,宋朝除了严刑峻法禁止铜钱的外流之外,还在边境地区采取使用铁钱的办法,以阻断铜钱外流的渠道。正如当时的大臣叶适所说,最初使用铁钱并不是为了要新增加一种钱币,而是专门为了杜绝铜钱的外流,即“始作铁钱,非要添此一项泉币,盖专以绝铜钱渗漏之患尔”。于是,铁钱就成为了两宋与敌国开展货币斗争的一种手段,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货币战争。

四是缓解钱荒的手段

所谓“钱荒”,是指流通中铜钱不能满足市场流通需要的矛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紧缩。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加,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上对铜钱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限于铜矿资源的稀少,政府铸造的铜钱不能满足流通需求的矛盾,从唐朝中期开始钱荒,就成为困扰朝廷的一大难题。到了宋代,这种钱荒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从北宋末年开始,因为铜钱的不足,江南、两浙、福建、广南等地,先后都开始铸造使用铁钱。当时就有人曾经精辟地指出,宋代之所以发明使用纸币,又铸造铁钱,原因就是因为铜钱少,“所以为楮券,又欲为铁钱,其原在于钱少”。即所谓“钱荒”闹的。

以上的四个方面,就是两宋使用铁钱的大致原因。

政和通宝铁钱

下面再简单地介绍一下:两宋使用铁钱的大致情况。

北宋初年,沿袭五代时期的币制,一开始是江南、四川、福建、陕西等四个地区继续使用铁钱。

太平兴国二年(977)以后,宋朝政府在长江以北地区,收集民间的铁钱改铸成农具,提供给被安置的流民开垦荒地。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收尽了江南地区的铁钱,但是四川和陕西两地仍然继续使用铁钱。

从庆历到熙宁初年,又增加了河东路,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为铁钱区。熙宁末至元丰年间,成都府、梓州、夔州、利州路专行铁钱,陕西、河东两路仍然是铜钱和铁钱混用,福建又变为行用铜钱的地区。

哲宗、徽宗时期,因为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铁钱流通的区域开始急剧扩大,计有梓州、利州、成都府、夔州、永兴军、秦凤、广南(西、东二路)、河东、江南(东、西二路)、两浙、福建等十三个路先后行用铁钱。其中,四川和陕西在元符年间,以及政和至靖康年间为专行铁钱的地区。靖康元年之后,陕西兼行铜铁钱,专行铁钱的地区就只剩下了四川一地了。

南渡之后,陕西很快被刘豫建立的伪齐占据。因为刘豫不用铁钱,因此,河东、陕西的铁钱,都被刘豫收集起来卖给金人去制作盔甲了。

绍兴九年(1140)南宋收复陕西之后,又在陕西恢复使用铁钱。绍兴十一年(1142)宋金议和,陕西被划归金国,铁钱又被废弃。因此,南宋初年行用铁钱的地区,仅有四川一地。后来为了收兑纸币“钱引”,又在其它地区恢复铸造铁钱。新增加的行驶铁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并逐步扩大至淮南东西路、京西南路以及湖北路的北部地区。

宋金形势图

南宋朝廷为了给两淮地区供应铁钱,从乾道六年(1170)开始,专门在江西设置广宁、丰余、裕国、富民等钱监,铸造铁钱。湖北路江北地区成为行用铁钱的地区之后,就与四川、京西、两淮地区连成一片,形成了统一的江北铁钱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铜钱流入金国。

这样南宋就实现了以长江为界,南北两岸分别流通铜钱和铁钱的规划布局。使用铁钱已经不仅仅是因为流通领域钱少,要解决“钱荒”的难题,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甚至成为了与敌国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手段。这可能是以往被大家所忽视的。

《三千年来谁铸币》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王永生简历:

1966年9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

学术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中国货币史、中外货币文化交流、白银的货币化、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史、中亚历史及民族史,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1)出版学术专著7部:

《新疆历史货币--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8月出版);

《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2月出版);

《中国货币史话》(系列丛书4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6年8月份“中国好书”,2017年9月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

《三千年来谁铸币:五十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9年2月份“中国好书”)。

(2)受邀作为顾问与北京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合作,2015年9月策划指导了《融通之路》十集大型纪录片,2016年12月19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3)应邀策划组织了2017年7月21至26日《乌孙古道》综合科考活动,从新疆拜城县黑鹰山出发,翻越天山抵达特克斯县,对沿线的古道进行了综合科考。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分两集于11月23、24两天做了报道。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